竹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康熙字典》等典籍记载,竹山是创世神话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地方,也是上庸古国腹地。以女娲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博大精深,并由此铸就了“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竹山精神。竹山崇美向善,富于创造。
女娲山旅游区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境内,距竹山县城40公里,305省道和谷竹高速横穿东西。女娲山以女娲文化为主题的鄂西北寻根问祖、文化探秘、观光游乐****旅游目的地。景区境内有大小山峰36座,女娲祭坛建在海拔939米的主峰,一峰独立,傲视群峦,巍峨苍莽,其它诸峰仰首相望。女娲祭坛、女娲宫、双龙洞等40多个景点星罗棋布,依山而建。山顶上依稀可以看到女娲奋力补天的身躯,圣母女娲正以博大的胸怀迎接大家的到来!
女娲山是创世神话女娲炼石补天的圣地。依据汉代以来典籍的描述,在中华民族上古神话传说中,女娲与伏羲、神农并尊为华厦始祖 “三皇”,与西方亚当夏娃神话传说齐名。“三皇”中女娲功绩****,始祖女娲对整个人类有五大功绩: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与伏羲兄妹成婚繁衍了人类,制定婚姻制度教化了人类,创造笙簧娱乐了人类。正因为女娲的功劳旷古烁今,被炎黄子孙公认为创世始祖,得到华厦儿女的崇拜和敬仰,女娲的传说也给女娲山带来了神秘的色彩。
《康熙字典》上有“娲”字的注解:“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又女娲山在郧阳竹山西,相传炼石补天处”。通过查阅《录异记》《神仙全传》《中国神话辞典》等大批典籍,考证汉帛书、钟鼎铭文等大量文化遗存,证实了竹山女娲山正是传说中人类始祖女娲炼石补天的圣地,东方文明的摇篮。
女娲山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风景秀丽,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景致。奇特神秘的女娲山,古往今来一直令人神往。古代诗人王象之曾这样写道:“女娲山下少人行,涧谷云深一鸟鸣。”山林苍翠,鸟语花香,峰峦竞秀,这是对女娲山最生动的描述。游览女娲山概括起来就是“圣母、圣山、圣水、圣玉”,这个就需要大家在游览中自己寻找了!
女娲补天传说故事。传说上古时期,凡间的人类安居乐业,社会繁荣昌盛,然而仙界的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发生了争执,进而引发了战斗,结果共工战败,一怒之下,一头撞向不周山,将不周山撞断。而不周山正是联系和支撑天地的支柱,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方坍塌,天空向西北方倾斜,天空也撞出来个大窟窿,滔滔天河水从这个窟窿中倾泻而出,大地一片汪洋,人类在水深火热中备受煎熬。始祖女娲为拯救人类,奋起神威,用东海神龟的四只脚代替了天柱,把大地固定下来,又用葛藤把四处漂移的天空系住,由于龟足和葛藤的长短与原来的天柱有差异,大地和天空发生倾斜,所以太阳每天只能东升西落,江河湖水也只能向东奔流。天地都固定下来了,而天上的留下的窟窿却没能堵上,圣母女娲就地取材用地上相对应的五行之物,开始炼制五色神石,这时躲在山洞逃过水难的巴蛇主动过来帮忙,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制,补天神石终于炼成了,女娲和巴蛇一起托起数万颗神石,奋力将天空上的窟窿堵住了,天体修补完好,万物得以安生。后来,人类为了感念女娲和协助她补天的巴蛇,就将女娲和巴蛇一起供奉朝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女娲人首蛇身的模样。甚至剩下的一块五彩石,又被曹雪芹演化出一本奇书《红楼梦》来。女娲积芦灰以止淫水,又断鳌足以立天四极,功勋卓著。最后积劳成疾,一睡而逝。
女娲抟土造人传说故事。远古的时代,一场浩大的洪水吞没了整个世界,只有女娲和伏羲兄妹俩躲在一个大葫芦里随水漂荡,避过了灾难,存活下来。洪水跑天过后,女娲看到世间万物都没了,天地之间浑然一片,禁不住又愁又急。她想,路要人开,树要人栽,田园要人种,村落要人盖,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是人创造的,可如今没有人了怎么办呢?于是,她怀着对人类的无限眷恋,便用黄土拌水不停的捏呀!捏呀!捏成了一个个很像自己的泥巴人娃,然后对着吹了一口仙气,所捏的泥巴人娃竟一个个真的变成了有说有笑、崩崩跳跳的大活人。据民间传说,这就是人类的开始。女娲万分高兴,为了造出更多的人,她便与伏羲仿照自己的形状,没日没夜的造人。时间长了,他们捏累了、困乏了、也捏烦了,便顺手抽了一根藤条,蘸满泥浆在地上使劲不停的甩打,甩得泥浆四溅,结果是所溅出的泥浆点点也都变成了一个个大活人,后来通过一代又一代繁衍,才使世间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更有趣的是,据说那些女娲用手捏的泥巴娃娃所变成的人及其传下的后代,统统都成了社会贵族,而那些用藤条甩打溅出的泥浆点点所变成的人及其传下的后代,则是社会的贫困阶层,大多都受别人的统治。从此,女娲被尊崇为人类始祖。人们世世代代都传诵着女娲造人救世的功德,还在女娲山上修建祠庙,祀以香火,供世人敬俸。
女娲山顶是一个游客主要集散地,在这里我们可以游览问天阁、女娲祭坛、羲娲磨、圣水井、圣母亭等景点。
在女娲山上,每年五月母亲节的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女娲文化旅游节,华厦儿女齐聚女娲山,寻根问祖,拜祭女娲,同时民间也自发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上山祈福还愿。而每次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都有瑞兆显现。在新建女娲像时,圣像对接合拢的时候,万里无云的晴天突然下起了雨,持续了好几分钟。第一届女娲文化节祭祀时,天上突然飞来了几百只燕子围着女娲圣像盘旋,迟迟不肯离开,古书上说这叫“紫燕来朝”。2007年祭祀,贡品上齐之后,天空出现了一道七彩光环,把女娲神像全部罩上,平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些现象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但这确实是真实出现的瑞兆。现在女娲山上也是香火不断,听说是非常的灵验,大家可以前去祭拜一下,为家人或亲朋好友许个吉祥的愿望。
相传人祖女娲在女娲山“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先民为敬奉女娲而建女娲宫,而后毁于战火。唐朝在女娲山上建有女娲庙,因年久失修逐渐毁坏。今女娲宫系2012年在古遗址上重建而成。有山门殿、三星殿、女娲宫和钟鼓楼组成。女娲宫整体采用清代建筑风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精细彩绘是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主殿女娲宫气势恢宏,殿内供奉女娲和伏羲塑像,仪式端庄,形象逼真。女娲宫左右墙壁上彩绘了女娲和伏羲功绩图,左边分别彩绘了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制定婚姻制度、制造笙簧功绩图;右边是伏羲结罟捕猎、发明文字、发明八卦、定制嫁娶功绩图。
女娲山是伟大的中华母亲山,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源,是女娲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心。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她缔造了“创造、民本、和谐”女娲文化精神,成为我们整个民族精神的核心。
- 上一条信息:【美声美文】胡哲||山清水秀雅上庸
- 下一条信息:【美声美文】胡哲||中国水都丹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