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护书,因为它给予我知识及力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获得坚强与刚毅;《三国演义》让我拥有智慧和勇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给我的启迪甚多。是它让我见识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是它让我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是它让我憧憬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虽不知自己的人生究竟会行多少路,但我敢肯定,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会一直与书为伴。记得小时候还不识字,我就迷上了连环画,它图文并茂,精彩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我,如《猫和老鼠》,成了我茶余饭后最好的消遣;大一点了,《白雪公主》之类的童话更是让我魂牵梦萦;上了小学,认得的字越来越多了,伊索寓言、神话小说、国内外的名著又成了我的新宠;而如今,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报纸、杂志、书籍,都成了我的精神食粮。如果苏轼感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宁可居无竹,不可无书读”便表达了我的心声了。
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里,我看到了人间的真善美。人的生命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而读书就是我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通过书籍,包罗万象的内容与意义深远的蕴涵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毫无保留地浇灌给自己,让自己能够驰骋古今,经天纬地。众多的书籍中,最让我爱不释手是中国的四大名著。
《水浒传》里108条好汉的豪情壮志;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红楼梦》里贾宝玉林黛玉的凄美爱情;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求贤若渴;
无不散发出文学的魅力,让我深深感叹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书籍是我的良师益友,它不仅带我走进知识的海洋,畅快遨游,又让我学会生活,懂得了人生的真谛。对于书,我有千言万语的感慨。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是于谦关于读书的一首诗。诗中反映出人生的每时每刻都与读书相联。“余一日不读书,即不能生活”的孙中山;“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的毛泽东;“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的高尔基等伟人文人无不如此。
读书可养德。古人云:“不读圣贤书,难有圣贤德。”英国萨克雷指出:“读书能够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读书能增长才智和陶冶心灵”。读书使人品德端正,精神富有,从而能自觉地遵纪守法,消灾弥祸。读诸子百家这类含哲理的书,使我明白人生价值;读书蕴藏着先进思想,高尚情操,浩人正气的仁人志士的传记,使我从中受到思想上的激励从而思进向善;读理论著作,使我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和明辨是非水平。可见,只有读书才能使自己坚持处处以德为心灵的哨岗,不断清除内心的私欲和邪念,永远保持一颗火热的进取之心。
读书可养性。人一旦钻进了书的丛林,可以远避尘世的渲嚣,开避出自己一块清静的“绿地”。在那里可获取读书的无穷乐趣。古人说:“至乐莫过读书”。一些古诗也生动形象畅言了读书之乐。“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读书的确能给人们带来欢乐,每当内心一旦有块垒需要排遣时,不仿吟咏几首消愁解闷的古人诗词;或阅读一些感悟人生的名家时文;或欣赏一点颇具消遣娱乐功能的文学作品,将会令人感到春风入肺腑,时雨滋心田,乌云浙散、雨霁天晴、块垒顿释,豁然开朗。读书给人带来一方不可侵犯的自得其乐的神圣领地。
读书可养智。蜚声国内外走向世界的农民企业家鲁冠球当初打铁为生,如今已成为由17个企业组成的大型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他创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读书。读书使他拥有了一个智慧的大脑。事实上任何人想要建功立业,就必须勤奋读书。胸无点墨要想建立起事业的摩天大厦,那只能是空中楼阁。
读书可养生。古人说:“读书悦心”。荀子说:“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欧阳修的《东斋记》对读书能治病养生说得更具体。他说:”每体之不康,则或取六经百氏若古人述作之文章诵之,爱其深博闳达,雄富伟丽之说,则必茫乎以思,畅乎以平,释然不知疾之在体。”他根据自身的切身体验,极言读书有养生去疾之效。我信其然,本人虽步入“不惑”之年,因手不释卷,常常感到内心坦荡。步入老年后,经常读书,有利于大脑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益寿延年,可见读书养生并非消极之举,而是让自己的生命多几份生气,多几份活力和作为,多几份价值。
- 上一条信息:美文美声欣赏 | 十堰本地作者 胡哲 || 中国卡车之都
- 下一条信息:【美声美文】胡哲作品‖人见人醉属庐山